中新网上海新闻8月23日电 (王笈)作家湘君追踪一代代行者、历时7年寻访写成的《荒野四十年1:四代人》《荒野四十年2:闪耀的与逝去的》两卷书(统称《荒野四十年》)近日在2023上海书展正式首发,集中呈现中国民间户外近40年变迁,探讨行走远方的收获与代价。

徒步荒野、攀登雪山、勇闯激流……《荒野四十年》以真情激扬的文字,讲述了中国民间四代行者走向荒野的成长之路。作者湘君在游历十年后开始专注于户外纪实写作,致力于记录中国在路上的代表性人物与事件,曾获“中国探险文化传播优秀人物”。
想要写下中国在路上的代表性人物与事件,这个宏大的想法早在2015年就盘旋在湘君心头。“只有聚焦到具体的人,写活一个个真实生命,无数细节汇聚中,读者才可能真正理解这个群体的灵魂,甚至看见自己,启发自己。”
为了忠实还原行者们的内心世界,坚持每个细节必须来源真实,2016年湘君辞职专注采写。没有经费或收入,全凭一种热爱与使命感,7年间,她穿行天南地北,敲开数百位户外爱好者心门。上千个小时的对谈笔录,上千个日子的细节搜寻,上百万字的思考书写,最终沉淀出这部《荒野四十年》。

许多往事已难以找到可以追踪的线索。为了写好遇难20多年的余纯顺,湘君几经辗转终于敲开余纯顺故居的大门,他的胞弟余纯民一度惊讶又感慨。35年前,余纯顺走向心中的远天底下,希望成为第一位徒步走遍中国的人;1996年他却在罗布泊不幸遇难。他的死震动一时,《新民晚报》悼文开篇写道:“余纯顺用生命的慷慨一击,为我们上海人增添了阳刚之气,他是上海人的骄傲。”
“再轰动一时,也抵不过时间流逝。留下相关作品与记录,太重要了。”《荒野四十年》新书发布会上,白发苍苍的余纯民回忆起家人眼里的余纯顺,讲述了壮士从壮游中国到遇难的许多故事,感谢湘君为了记录这些不应被遗忘的生命而付出的努力。透过这部书,余纯民也重新理解了兄长执着一生的荒野追求,真正了解到近年走来的一代代新人。
另一位到场嘉宾韩子君曾先后南北坡登顶珠峰,是“荒野40年”中的第四代人。余纯顺遇难时,“80后”的她刚小学毕业,几乎不知远方,直到近十年爱上户外越走越远,甚至放弃了高薪体面的外企工作。“生命有限,我们要认清自己真正想要的活法。”韩子君相信,只要一直在探索真实的世界,只要自己觉得人生没有虚度,就值得投入。

讲述完一代代行者蜕变,湘君同时看到了一种跨越时空的共性:“那是对生命的热爱,爱到害怕没有热烈活过。”在湘君眼里,荒野最独特的魅力并非绝世风景,而是让人感到一种自由、平等与生命本真。一步步走向自然,一层层脱去社会性附加,一个人不再是工业机器上的一个小齿轮,有机会重新成为生命本身,进而重新认识世界与自己的人生。
“荒野具有双重象征,它是人迹罕至的荒漠,也是远离浮华的净土。作者对行者的记录,因此也有双重内涵。”湘君引用著名作家阿来对这部书的点评,强调她透过一代代人的荒野足迹,同时更想追问生命意义、人与永恒。“看似遥远疯狂,这些生命故事,就在我们身边,甚至就像我们内心渴望远方又犹疑的那一部分。”湘君相信,在这部荒野之书中,除了见天地、见他人,读者更会看见的是自己。(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王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