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欧洲肖像画如何表现眼神灵韵?“世界艺术史卓越学者对话”在沪开讲
2023年09月17日 21:41   来源:中新网上海  
弗兰克·费伦巴赫讲述“早期现代欧洲艺术中的生机之眼”
“世界艺术史卓越学者对话”总策划人朱青生教授开幕演讲
“世界艺术史卓越学者对话”总策划人朱青生教授开幕演讲

  中新网上海新闻9月17日电(任新月)观看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肖像画,人物的眼神总是栩栩如生,欧洲画家是如何画出营造出如此逼真的视觉效果呢?以“达。芬奇”研究闻名艺术史界的学者弗兰克·费伦巴赫受邀来沪,在“世界艺术史卓越学者对话”上分享早期现代欧洲艺术中的“生机之眼”。

  为促进全球文化要素汇集上海,顺应当前社会民众对各国艺术与文化越发浓郁的兴趣,尤其是沪上近来兴起的“文艺复兴”观展风潮,使中国受众更全面、深入地理解文艺复兴艺术内涵,由上海外国语大学世界艺术史研究所等发起举办的“世界艺术史卓越学者对话”在沪开幕。本届对话围绕“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与文化”主题展开,特邀12位享誉国际的艺术史专家来沪,向中国社会介绍艺术史领域最新的学术成果。

  首位受邀来华的卓越学者是德国汉堡大学洪堡讲席教授、哈佛大学终身教授弗兰克·费伦巴赫。费伦巴赫教授是全球文艺复兴艺术史研究的核心学者,曾主编并出版多部跨学科文艺复兴艺术史的研究著作,是当前全球最权威的达·芬奇研究者,他最新的跨学科研究成果是《栩栩如生:意大利早期现代艺术中的生命力》。

  “生动性表现为显而易见的流动性,存在于明确的凝视之中。如何让僵硬的眼睛重新焕发生机,从而让死气沉沉的画面充满活力?怎样才能为“没有(真实)生命”的栩栩如生的肖像注入缺失的生命力? ”弗兰克·费伦巴赫教授对欧洲肖像艺术展开分析,试图从历史文本中找到答案。弗兰克·费伦巴赫教授提到,作为人类和动物身体中唯一能产生镜像图像的器官,眼睛自古希腊哲学以来就占据着重要地位,多位欧洲艺术史上的代表性画家都研究过作为“灵魂之窗”的眼神画法,他们通常以高度可控但同时又变化多端的方式设置眼睛的高光。

  在上海北外滩的雷士德工学院旧址,弗兰克·费伦巴赫教授面向公众讲述了在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如何透过对“眼睛”的描绘,来实现对人本主义的描述以及其间的联系,向公众展示了文艺复兴艺术与文化研究的新视角与新层次,也提出了“眼对眼”是如何通过历史图像论证得以实现社会功能。

  对话项目的总策划人朱青生教授,曾于2016-2021年担任国际艺术史学会主席。作为担任这一全球性学术组织负责人的中国学者,他深感“对话”与“连接”,对于弥合不同文明间差异,理解尊重彼此不同所能发挥的重要作用。“中国希望了解世界,向世界开放,共同为世界的前途和人类的理想创造未来。 中国一直想要建造‘世界艺术博物馆’,来研究世界艺术史,特别是从研究欧洲文艺复兴艺术史开始,因为那片群星璀璨的星空照亮世界,也给予中国滋养。”

  另一位在开幕活动中发表演讲的外籍教授傅无为(Uwe Flckner)提出,在纷繁复杂、冲突不断的当代,作为研究过去历史的学者,应当以面向未来的方式来探究艺术如何发挥作用于社会,通过艺术史这门跨学科的科学,来全面地理解人类社会的思想过程和内在联系。这在当前尤其需要开展国际合作,让来自不同国家的学者与科学家们一起,以对话的方式来处理复杂的历史和现实问题,让艺术问题成为跨越言语障碍而形成心灵相同,进而深化交流。

  据悉,对话”开展期间,为此将进行一系列中外交流活动,邀请来华学者对中华文明本身进行体验和感受。主办方将举办研讨会、工作坊、圆桌对话、主题交流、作品鉴赏等学术活动,而面向公众和“社会大美育”,则举办“艺述大师课”公共讲座、读书会、展览导讲等交流活动。该对话”项目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商务印书馆、北京大学、中国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和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共同主办,将巡回杭州、沈阳、北京等地,全年度预计开展活动数十项,从而让各国学者与中国公众充分交流,从艺术现象的讨论,到艺术思想轨迹的探寻,来促进彼此的认知接近。(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任新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