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新闻10月20日电 题:忆先辈精神领诗词之美 上海大学举办系列中华诗词特色活动
记者 许婧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为纪念上海大学老校长钱伟长先生诞辰110周年,上海大学中华古诗文吟诵和创作基地近日举办了系列中华诗词特色活动,带领大家追忆先辈精神,领略诗词之美。
上海大学中华古诗文吟诵和创作基地是国家教育部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之一,自2018年11月成立以来已成为上海大学乃至华东地区颇具特色的“人文品牌”。“诗”与“礼”的二元统一能推进当代文化建设,让古韵焕发新生。
诗词艺术与科学精神融合:以丰富多样的形式给人精神力量
随着上大音乐学院琵琶合奏《梦如江南》的音符响起,首届诗词艺术与科学精神研讨会拉开帷幕,会上,“科学家诗书画研究中心”揭牌。

王玉明、吴硕贤、涂善东三位院士分别以“诗词与科技的融合”“诗词与科研”“为生命立命,为工程讴歌”为题,发表主旨演讲。
其间,上海大学本科生、研究生还上台朗诵了三位院士的代表作品。之后,陈懋章、高金吉、刘合三位场外院士以“隔空对话”的方式探讨诗词艺术与科学精神,分享创作心得,并展示了最新创作的诗词作品。其中陈懋章院士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韩倚云代表发言,高金吉、刘合二位院士在线上分享。
与会专家学者就院士诗词研究方法,诗词艺术与科学精神,院士诗词创作、吟诵、书法结集与展演、多媒体传播院士诗词与科普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充分交流。
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段勇在开幕致辞中表示,院士们在“铁肩担道义”,为国家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同时,他们亦能‘妙手著文章’。院士诗词以其独特的科学性、学理性、人文性等特点而独具面貌,故而值得我们专门研究。
中华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林峰表示,诗词艺术和科学精神的完美融合在诸位院士诗人的科研、创作生涯中得到了充分体现。随着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诗词功能将会更大程度得以发挥。让诗词进一步融入时代大潮、融入社会发展、融入日常生活,以丰富多样的形式给人精神力量。
古典诗词吟诵:让古老的中华吟诵在新时代焕发生机与活力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在上海大学附属小学20位小朋友清亮的童声中,高韵流芳——第七届中华古典诗词吟诵大会正式拉开序幕。

本届吟诵大会吸引了众多高校同学们的积极参与,共收到全国50家高校百余件作品,24家高校的34件作品在分区竞赛中获奖,20家高校的20件作品进入决赛。最终,17家高校的吟诵队伍来到现场共襄盛会。大会还邀请到11位吟诵专家、诗词研究专家共同组成阵容强大的评委团,对此次大会进行指导。

最终,上海大学《凤求凰》获得特等奖。洛阳师范学院《诗经·秦风·蒹葭》、曲阜师范大学《诗经·周南·关雎》获得一等奖。中南大学《寻汨屈子》、福建理工大学《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玉林师范学院《咏怀蜀相》、南京大学《将进酒》、湖北大学《长歌行》获得二等奖。
吟中华经典,诵家国情怀。本次诗词吟诵大会分为“音接千载,诗韵流长”“高情千古,家国在心”“寄情咏志,歌且从容”“古今和鸣,雅颂新声”四个主题,用吟诵承载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和诗意。继古开今,传承国脉。如央视诗词大会学术总负责人、上海师范大学李定广教授说,吟诵古诗词,不仅仅是为了感受诗歌之美,更是为了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历览千载辉煌地,长歌浩叹唱古今。我们要继古扬今,让诗歌根植于我们华夏子女的血脉深处,传承下去。
上海大学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任、上海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聂清指出,中国自古以来就是诗的国度,诗词吟诵传统悠久。吟诵已成为了窥探中国古代文化之美的重要方式。上海大学的“中华古诗文吟诵和创作”基地在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基地之一。今年,中华诗词吟诵大会被光荣认定为国家级赛事,进一步提升了其影响力。活动不仅点燃了激情,还传承了经典,推动了中华诗词的审美与阐释。这次大会不仅是吟诵文化的交流平台,还将汇聚众多高校的吟诵队伍,共同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希望新一代青年学子能继续传承中华吟诵传统,让古老的中华吟诵在新时代焕发生机与活力。
《明清唱和诗词集丛刊》发布:推动明清文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历时六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明清唱和诗词集整理与研究”的重要成果、由上海大学教授姚蓉主编的《明清唱和诗词集丛刊》正式发布。来自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大学等高校的四十余位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及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的领导、编辑齐聚上海,就该丛刊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此套丛刊共计80册,2023年1月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收录明清唱和诗词集318种,其中明代唱和诗词集31种,清代唱和诗词集287种。同时,课题组仿照《四库全书》体例,为每本唱和集撰写提要,涉及版本信息、作家生平、唱和内容、唱和集评价等几个方面,与《丛刊》配套出版。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副总编辑廖生训指出,《丛刊》“对明清唱和诗词集作了全面的爬梳,从已编目整理的一千多种唱和诗词集集中编选了三百多种,而且进行了精心的分类、排序,对每种文献进行了详细的考证和研究,撰写了提要,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来自海外的学者日本神户孙文纪念馆主任研究员蒋海波先生和金贤珠教授均提及明清唱和诗词集研究与域外唱和诗词集研究的互动。蒋海波介绍了晚清中日文人唱和情况,同时希望“今后能加入域外唱和集的子项目,为日中文化交流作出贡献”。金贤珠教授则指出:“明清唱和诗词集研究会推动韩国的唱和诗词集研究,这样可以推动两国的文化交流。”
上海大学诗礼文化研究院院长、上海大学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邵炳军教授提出,应更加全方位、多视角推动唱和文学的研究。
学者们认为,《明清唱和诗词集丛刊》的出版,意味着学界第一次对于明清唱和诗词集进行系统全面整理与研究,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文化意义。《明清唱和诗词集丛刊》的出版,必将催生明清文学领域新的研究热点,推动明清文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许婧